|
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
" S6 `9 j7 q. k9 F8 {% c, v# l% N矿产资源是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呈固态、液态或气态产出的出露于地表和埋藏于地下的自然资源。是地球形成以来的46亿年间,伴随着各种地质作用逐渐形成的。矿物是一种不可更新资源,长期利用和过度开采势必使其储量降低过快,以致耗竭。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矿产资源消费正在加剧,在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妥善保护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境问题。
0 C: P2 J |7 ^) w; }: e. z' q& r% J0 j1 m- t% Y& [
6 W: t* k T; x3 s- Z/ K
; v/ }% w: W& ^7 L/ v0 ~ (一)矿物的利用和供应概况6 {; f1 `* |0 E; A; P8 m
) p' z& K. K7 J' {" {' k( B 9 V4 W+ Q8 u, x/ s3 N# H
, M9 W' C# C+ o3 O 矿物资源是近代工业的基础,一般分为能源、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三大类。目前,95%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和30%以上的工农业用水均来自矿产资源。# M! q) U8 O8 k9 x t2 W* i+ `
1 o# E. ]6 s: ~# l 1) 矿产资源的特点7 R7 M' S5 }2 D, y
5 i% j/ t2 `2 y6 J p# [
矿产资源不同于土地、森林、草地、海洋和淡水等自然资源,而有其自身的特点。
% v3 B' `; c' A$ Z, l7 F
$ I% K; ~0 k* a" x 8 @4 `# t$ g! |, t/ I- w, R
& Y1 j' b' C% K, w' B6 C
(1) 不可再生性和可耗竭性。矿产资源多是在几千万年、几亿年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这一漫长的自然再生产过程,相对于人类社会的短暂过程而言,它是不可再生的、有限的。! P7 v! R. \8 y
+ ` B# A- p% [ _& X) g5 Z
8 [% x. v+ I% Z! V5 l p! @
5 I* W0 x5 ]! E# N (2) 区域性分布不均衡性。矿产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如我国的煤矿集中分布于北方,磷 - C# Z9 }3 j& ]! Z J! y( O
矿集中分布于南方。这种区域分布不均衡性,增加了工业布局于开发利用的困难。
0 A' L+ u' d+ Y. Q7 f" I$ y1 N! Z" S' J6 ]) p$ y6 U" f9 S
& Z4 F B4 M- _# I& G2 Y. k
4 S& N" M8 R9 p/ r" t (3) 隐藏性、多样性和产权关系的复杂性。矿产资源除少数表露者外,绝大部分都埋藏在地下,看不见,摸不着,矿产资源种类复杂、多样。人们对其开发利用,必须在“租地”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程序的地质勘探工作才能实现。这种“有形资产”必须以“无形资产”-地质勘探报告、储量来表示。因而带来了矿产资源产权关系的复杂性。4 Z' H) l9 c4 Q2 J+ s$ I1 q
1 u! s3 u' f& E
& s, p, c( L) U" X/ h
' O }# g+ N$ |% t (4) 动态性和可变性。矿产资源是指在一定科学技术水平下利用的自然资源,它是一个地质、技术、经济的三维动态概念,即随着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地质认识水平的提高,原来认为不是矿产的,现在可以作为矿产予以利用,现在是矿产的也能在未来失去其使用价值。/ _5 c% L; Z" [. G
0 r2 ` V- L5 Z5 S: f
" o+ U- c7 V( K+ I3 z/ r
3 g4 q6 I7 l l2 q- y( V 2、中国矿产资源特点与现状
4 g' X9 x; A3 z* r
- k: X$ @* R9 y0 q& l 到1998年底,中国已发现171种矿产,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153种。其主要特点表现为: l' b; n# E( @6 n2 T" S; a
- A# d4 {: k: M- I3 U
1) 资源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
0 N" V/ W' k9 N4 m, E3 \# _2 Q
- ]& O* a* F: b, z$ z 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二位,而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居世界第53位,个别矿种甚至居世界百位之后。
% M! ^; @+ K1 M9 P. N# S
) G( k8 p+ I d# h, `% A4 y T5 H, {8 T. |/ z+ u4 k% ]& ~* m
" M' T) F! W2 T! e/ o
2) 贫矿多、富矿少,共(伴)生矿多、独立矿少
6 H. m9 t1 P5 K- D
, }2 q9 J1 L5 R# R 我国矿石品位一般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铁矿品位比世界平均品位低10个百分点以上,仅为33%;锰矿平均品位为22%,不足世界商品矿石标准工业品位48%的一半;铜矿平均品位仅是智利和赞比亚铜矿平均品位的一半左右;铝土矿几乎全为耗能高、碱耗大、生产流程长、生产成本高的-水硬铝石矿,而国外则大部分为生产成本低的三水软铝石等等。组分复杂的共生伴生矿多是我国矿产资源的有一个显著特点。特别是有色金属矿产常含有多种可综合利用的组分。如我国铅锌矿中共(伴)生有用元素达50多种;全国银矿60%的储量、70%的产量源于铅锌矿中的共(伴)生组分。我国1/3的铁矿储量和1/4的铜矿储量均为共(伴)生矿。甘肃金川铜镍矿、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和内蒙古云鄂博铌稀土铁矿,都是我国著名的成分复杂的大型共(伴)生金属矿床。这类矿石选冶难度大,生产成本高,易造成资源浪费。1 l% Z( K" |2 E2 t& s
' s7 H3 ]1 \' S L# K& a& X " [+ H% x; t4 P3 v- n% \/ n( P, s
( N* z2 j7 \3 m, V% M5 U 3) 大矿少、中小矿多,坑采矿多、露采矿少0 O) b# F1 a0 v# C* v* ^; G. L
8 j$ D- J4 h) |: E. Y 我国已探明的2万多个矿床,多为中小型矿床,大型矿床只有800多个。我国可露天开采的煤炭储藏量仅占7%,且多为褐煤,而美国、澳大利亚则分别为60%和70%左右。我国70%的铝土矿、80%以上的铜矿、90%以上的镍矿、80%以上的硫矿都需地下开采。严重制约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规模效益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 S( u* @# y) v( y, t
. K) m! t$ s/ ^ ! C; Y& |7 N) v! s
; a& ]/ {+ J5 V( }3 O
4) 矿区分布区与加工消费区分离,开发利用受交通条件严重制约
- d' ]; x7 X0 M0 k
/ Y# y3 T& m* t+ w& Q/ ` 我国矿产品的加工消费区在东部沿海地区,而矿产富集区则多在中部或西部地区,因而,矿石或原材料需长途运输,仅铁路对主要原材料的年运量就在12亿t以上,平均铁路运输里程达802km。
) t6 Q8 q7 r8 ?' f% V1 l( _- s
" d8 [) h z/ Q U) E 我国在世界十大矿业国中,国民经济支柱性主要矿产资源的国际竞争能力多数居最后,其中石油、天然气、铁矿、锰矿、铜矿、金矿、钾盐的竞争力均居最后一位,铝土矿居第九位。
# O! S0 ]% Y1 s4 l- c: P: |
x2 a1 z5 }, R8 {9 _中国是最早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前,比较完整的矿山近300多个。建国后,矿产勘查事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到1998年底,中国已发现矿产171种,有探明储量的矿产153种,其中:能源矿产8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88种;其它水气矿产3种。依法现矿点、矿化点共25万处,其中已进行了不同程度地质工作取得储量的有2万多处。探明矿产资源总量的潜在价值约占世界的12%,居世界第三位。
: G- C R& Q- b7 ~0 Z4 c' Z' G) D4 Q& R2 Y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逐渐增强,矿产总产值静态比,1996年(4148.37亿元)是1949年(18亿元)的230.46倍。在世界上,中国的矿产资源总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单位国土面积矿业产值也居世界主要矿业国的第二位,是世界平均的2.2189倍,但人均水平为最后一位,为世界平均的74%。/ ^. ?4 ~- R% D7 i
8 m* U1 T" k$ y
9 g. G: z8 X J8 x r. x; Z3 f+ ^- a- i# f0 i3 J
(二) 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n2 V$ C( {# r! f$ |
0 {. M% |+ {" v3 M* I ?1 e4 C6 c9 } 0 e7 a1 X6 S6 m. ?$ b! V( ]
9 ^9 R3 m' X$ V- Y- B" a9 K% ` 1、矿产资源利用不合理% i6 W1 s- Q1 T0 A8 i$ b k
$ k4 T& I! D* M( S C 采矿、选矿回收率低,矿产资源浪费严重,是我国矿产资源利用的普遍问题。采矿回收率是指矿山实际采出的矿石量和探明的工业储量的比率。回采率越高,说明采出的矿石越多,丢失在矿井里的矿石少,矿山资源利用效益越高。我国矿山的回收率很低,不到50%。由于管理不善,使许多优质矿产资源当作劣质资源使用,如将大片云母石割成小片用,造成矿产资源的极大浪费。8 e+ Z4 A/ a) t
2 {; h" h. L3 M* `9 ^* v , [" Y/ g/ e* {; a9 u
+ I! q5 w K9 O) x D4 A/ b! R
2、生产布局不合理
" ^$ v: A& ^/ j" v* b3 ^3 l; W
2 x! A( |' {& j, Q4 ^) x# i, p 目前我国矿产分属许多部门来管理,这样使综合性的矿山很难得到全面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此外,小矿山的开采给资源造成很大的破坏,个体或小集体随意乱采,导致一些大型矿脉破坏,给国家大规模采矿造成了困难。
6 ~" i z6 @7 z. F1 y/ A" V
+ X$ y0 S! N1 c8 ~# @; c Y
: C3 P. [9 r, X' c) L8 f6 z4 P( c" ` k5 W- B0 l' W; M
3、给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1 v, H) ^, I) e" A( w. I S/ D7 A# p$ n8 }6 N
6 T$ Q1 ~5 U) b" _/ Y0 v 矿产资源的开采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导致原有的自然环境构成或状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生活条件被扰乱和破坏。开采矿产资源给区域环境中水、土以及声环境产生严重污染。0 K% Q; P$ j7 E- ?
1 Z* L5 ~" S g0 Z/ d% a6 O 7 x) n1 a) }1 F# w7 c
2 H+ W9 g2 O1 v; U7 X4 ~3 m 1) 水污染8 v7 x: b9 q" O- I
6 H T9 @" S- u) ^1 L4 k6 X* Y5 Q 主要由于采矿、选矿活动,使地表水或地下水含酸性、含重金属和有毒元素,这种污染的矿山水称为矿山污水,矿山污水危及矿区周围河道、土壤,甚至破坏整个水系,影响生活用水、工农业用水,并且有毒物质的排放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潜在威胁。
9 P, Y& k/ h+ a- V, X( R+ L, P9 u
0 T4 T0 [; J! y% l, L7 K% ^
9 k3 [/ P3 T1 O; P+ j$ h9 Q; E# [; V* j4 R. X! Z& Q: Q3 u
2) 大气污染" Z; ]+ i3 v1 C4 F
/ N2 l) ]+ C5 D
露天矿的开采以及矿井下的穿、爆破以及矿石、废石的装载、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石场废石的氧化和自然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废石风化形成的细粒物质和粉尘等等,这些都会造成区域环境的大气污染。
. I% b1 c8 S& L5 T1 ]9 [
; E* X/ X% A0 O+ I& k7 g9 B: {
4 y- j+ a1 r1 l9 T) G& \" G( S
5 I1 Q2 _: Q. [7 y2 Y. H X 3) 土地破坏和土壤污染
- ]- d9 s4 n( z( a G0 D1 `4 ] b) P; {- I; T2 ?- D; L
矿山开采,特别是露天开采造成了大面积的土地遭受破坏或侵占。1 e& I0 }9 Q" A9 U, @6 m( d( q
: K! n( s- u9 n! r. T7 Z
0 q8 ^6 U. i) t, u6 t( J
& \& M: V( q& l9 ?' o* n3 w
4) 地下开采造成塌陷有裂隙* `+ S; h4 b! _0 b( E* N
|! X6 {6 Y* d5 B- I9 B0 {! U
地下采矿,当矿体采出后,原有的地层内部平衡破坏,岩石破裂、塌落,地表也随实在下沉形成塌陷、裂缝,以及不易识别的变形等直接影响,破坏了周围的环境及工农业生产,甚至威胁人们的安全。
! K/ p. T5 V% E. R' O! M3 ]8 }% S, Y9 P( f! m+ `- i. P
( Z: U/ y! K' r3 w$ I* G. v4 g
o7 O" k% U7 I (三)矿产资源的保护
9 v9 t/ K8 Y$ W7 i- V. m
& c/ P' |; S$ w7 j5 ^$ H1 y
4 d% n+ S! v- ~8 k$ o& `+ Y$ V2 R( G Z( R! [/ u* y
1、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管理' \+ _5 ?( K6 @. P: E" D% N
4 s2 \, f \% |; a, v' C2 } 1) 提高保护矿产资源的自觉性;5 G9 D1 L0 F2 ~. C3 E
- R1 p8 G% f, o2 [
' l2 p r3 m5 `1 \# V; c0 d; d2 V5 C+ K! o+ w" T
2) 依法管理矿产资源;( h1 A; \+ `7 \0 z
/ `, j4 [& P: F$ _* O
5 |2 x6 U9 W+ M! L8 F, P. x* h( r3 t1 Z, I3 Q
3) 建立健全矿山开发经营管理制度。3 J S" P$ C+ b: I( ~8 Q% L
Z2 u: }/ W7 Y
7 |4 H0 f( D, x. }1 E
" X- u9 k x3 _$ r
2、贯彻矿产资源综合勘探、综合利用、综合开发、综合评价的方针
$ C7 k i- ?! ^; [% Y2 c$ b9 h/ n: z0 p/ A5 o4 _% } p
1) 重视贫矿资源的开发利用;
' y) S- J0 I% g j% D) v4 {0 g
6 O& k o% Q% v7 M4 Q
0 q8 H( Z" X. {" @( |/ H5 {
6 n* {4 i2 a& G% r& J 2) 发挥共生矿优势;
( @, A% V& _" { ?
0 X! j) n" y5 h/ M; E6 p! u6 P
! g X- d' l; L. x; F, M, h) d4 S5 Y$ \
3) 继续发现新的储量;, \8 T( j8 S# `7 A, k9 r4 c
8 ~/ b* J1 L) \3 g: C& ]
0 z8 g6 w# p F* a! m
+ R" l& p9 {* N7 g2 D5 l* }, j 4)加强回收和循环使用。
0 R5 {3 {5 W7 ?; ]# U) H) d. D# T" K, k1 H3 U. s6 W
9 E: N! m% O8 v% t$ P* U$ }* R# b! h$ l; f$ ^/ h4 Z7 H% G
3、保护矿山环境与矿山复垦( b0 j$ Y5 k1 p4 w
& e: n8 C9 N% n9 S
1) 制订矿山环境保护法规,依法保护矿山环境,执行“谁开发谁保护、谁闭坑谁复垦、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 H. q& t6 B7 D4 O) B. h
% `, ?6 f' h& k/ ?: a& l* D
; g% m& w1 {' D5 L$ d, [1 ?" w- G8 o# ?
2) 制订适合矿产特点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办法,进行矿山环境质量检测,实施矿山开发的全过程环境管理;监测矿山自然环境破坏状态,制订保护恢复计划;9 p; m4 L1 W2 A' h! V4 W
0 k( t2 Q- Z: o! q( C
' D3 x# N( h; q8 p |0 f l1 `+ Q K8 k$ U& H; P/ o
3) 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三废”资源化活动,鼓励推广矿产资源开发废弃物最小量化和清洁生产技术:$ q& v7 O g' k: q
9 @3 F' D5 C$ u! F% J- M5 G* ]
* g/ G3 w4 \/ {/ u1 G2 P" P/ s3 d, _* D6 \
4) 制定和实施矿山资源开发生态环境补偿收费、复垦保证金政策,减少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代价。3 u$ I# b2 V0 c$ [* n. \4 H( B
6 V8 K1 M! T \: I
9 ?2 e2 _ G% ?5 B0 X# T.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