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梦想与潜规则 ( k! ~# B$ E3 `, W T( o7 _5 C1 G- C6 L
只要商会与政府的管理职能的界定没有法律化、制度化,冲突就在所难免。但是一些潜在的规则正在慢慢形成,而这又完全靠的是政府与温州商会之间的一种默契。这是独具中国特色的现象 作为新的经济活动管理参与者,温州商会与政府管理职能的界定与协调变得敏感。% V, ]! m5 N( m: [7 g
' X9 O5 Y2 T* Y6 Z: ^% [3 S
据温州总商会视为珍品的一份发黄的历史资料记载:宣统三年(1911年),温州水旱交加、民食穷乏,酿成抢米风潮,当政者主张“严惩暴民,格杀勿论”。商会提出,劝令店铺、殷户平价出粜、从速筹款向外地购进粮食,使风潮得以平息。 . I! l' p; q0 H6 l' |) e! ]. G3 ]1 ?. o+ g" o2 N2 e9 ^# ~2 T9 h1 p( E
民国14年(1925年)浙江省长借口森林砍伐与水利有关,通令全省禁止煤炭销运,直接影响炭农和炭商的生计,商会支持的炭业工会上告北洋政府农部,力争解除禁令。7 Y7 y& S% N6 h: t2 K; w5 u
7 K+ M: J! G- a- e6 {
从历史来看,由于利益立场的差别,商会与政府往往会发生冲突。时至今日这些矛盾还是存在。 3 R. u- l' U! M% M/ L. Q4 Z9 Y9 F7 u8 j
内蒙古温州商会秘书长周永年说,在政府面前,其实现在还有很多事情是商会没法办好。 2004年8月16日,《经济》杂志接到温州市苍南县服装商会会长林锋的一份特快专递,内容是关于温州苍南县龙港商业步行街的问题。 8 Z! W. M# G( Z4 J& {( i j4 g x " c# E+ k1 x+ K; ^7 S) [9 T 2003年6月,苍南县服装商会决定在龙港镇建立龙港商业步行街。在各方面都已经动工下,到了2003年12月,苍南县房管局认为房屋有安全隐患。随后,苍南县安委会通知工商局,工商局据此拒绝给商户办理营业执照。% p. O, w! m. R5 ]; i; f7 T
) @6 {3 ~, E: |5 H
服装商会组织房屋安全鉴定后,发现并不存在安全问题,但是房管局、工商局却始终没有松口。直到目前,龙港步行街的商户还是“黑户”。苍南县房产管理局副局长王作坚称,这些商户随便盖房子,没按程序,没考虑后果,就是商会自行出面搞的。 9 w- B! u! |# t1 B- v) q 2 D$ r5 Q6 h" C, \& t- s* Q 温州市苍南县服装商会会长林锋说,镇政府也表过态,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合法经营,你们哪里都可以经营。而且苍南和温州都是民营经济为主,以前开店从没有这样审批的手续,也没有房管局来制止,而且按照有关法规也不需要提供房屋的安全鉴定。特别是这有利于龙港经济——商会自发组织,政府不掏钱,又可以路面改造。 - }$ G4 k) y# x- b# `5 z- @+ A& K4 Z
只要商会与政府的管理职能的界定没有法律化、制度化,这种冲突就在所难免。而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商会立足点就是保持独立性。 c" @/ O8 R, Y
! j3 E4 v, x$ g; u 自治、自主的商会精神1 L r' S' \) _' u! h' n- ?
# ^1 v8 e9 X Y
在温州和广州采访期间,《经济》杂志记者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我们解放前的温州府商会”,显然,温州府商会是温州商人的光荣与梦想。 ) r( y; s; i& r. B/ j# B 9 z) |8 q6 |6 b& I$ L e i 温州府商会是一个高度自治,具有极大自主性的组织。 4 H' {0 S" U5 w4 W0 c 8 P7 Y! s8 w: D H& v3 t. @7 S 那时商会的一把手叫“总理”,一般来说,他不是从本行业的经营者选举出来,而是要邀请当地的乡绅来担当,这样他们就能够很好地与官府周旋,获得便利,开通商情。温州市工商联调研处处长赵文冕说,当时这些“总理”的派头可大了,平时要见到他们还必须要递上一个“牌子”——相当于现在的名片,“见不见你还是另外一回事情”。) m; k: q% j! I# S# U0 V" v' v
6 c9 c7 g3 ~7 F% }1 } 温州市的异地商会的章程中也强化“自治”。四川省温州商会章程总则中第二条中如此表述:“坚持自愿入会、自选领导、自聘人员、自筹经费和自理会务的组织原则,实施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活动方式”。5 t. \$ ^ F2 E% Y
* V" H$ @6 T% o& m
让人感到惊奇的是,政府对于温州商会这样的民间力量给予积极的支持与配合。- a+ M$ y7 S4 s1 |; o
) V9 N1 T8 o9 b! j7 f+ \* O2 t$ N
据了解,温州商会的章程是在民政部的社团章程的框架下进行细微调整,依然有政府色彩。对此,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社团管理处处长王文认为,社团章程将会越来越重要,社团以后必须依据登记章程,在法律、法规下开展活动。不过,据其透露,现在民政部正在修订条例,考虑要不要章程示范文本,或者像国外一样只填表。# Q; y0 E' D6 ?- M
# h, M, S& s$ [( g- V 温州也有一些协会中的会长,是从政府二线上退下来的。如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的理事长陈锡强是从市二轻局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陈称,现在是个过渡阶段,只要一个企业家能够取得整个行业的认可,那么接下来的他就完全退出。# b5 i, Z0 H; [$ c) [; M( z5 x1 M
0 B" l; z( m6 J0 E0 p3 d 温州市总商会副会长吴祖联所告诉《经济》杂志,温州市政府可能将有个规划拿出来,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的,都将从商会、行业协会中退出来。 温州的潜规则& X# p. Z+ c! g/ u& r
6 ^% w2 A0 w4 W3 s1 Y: X' r% ^7 o
尽管没有任何法规来明确政府与商会的职能界定,但是一些潜在的规则正在慢慢形成,而这又完全靠的是政府与温州商会之间的一种默契。这可以说是独具中国特色的现象。 1 m7 v$ R! v1 C( `3 a; A& W( @8 G" B, q8 {% @: o, f
据温州市经贸委行业二处副处长张建东说,目前商会、协会已经承担起比如行业规划制定、本行业统计以及职称评定等方面的职能,而这些以前都是由政府来承担。5 k7 W: t$ `4 a" y3 o8 z+ F
: d4 l- i% g3 I. D0 y 陈敏的说法是,这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有人赚钱,一个亿,十个亿一个道理,对他来说就是多几个零的问题,他根本看不到现金,只能从财务报表上,各种财富排行榜上反映出他的财富。” ' _% a) a' e6 _5 c) | ^ ) g0 F$ W4 x0 P) ~; d3 V2 @% M, l 对于陈敏来说,把商会的工作做好,得到政府相关部门表彰,政府给予很好地评价,这些才能够肯定个人的价值——“大家认为会长有开拓能力,能真正把商会的事情做起来”。 陈敏很健谈,但是他说以前他很内向,喜欢听音乐、思考、看书,不像现在什么活动都参加,这么随和。6 B I, r$ Z8 t
: o5 x# O0 t9 G 外面都说温州人很务实,在社会活动方面也特别爱面子,但是陈敏觉得自己从干企业开始的时候就很自卑。在商业圈内摸爬滚打多年,陈敏最大的感受就是温州这块地方太小了,正因为小,就怕别人瞧不起,所以拼命去做,希望用事业来得到别人的肯定。 5 b$ K$ V8 F0 g0 Q# ` K' e: o S U% u X' _/ F1 m
从一个事业单位到下海经商,从金顶针到庄吉,从庄吉到服装商会,正是内心的自卑才触动了自强。“我当时就是这种感觉,”陈敏评说,“其实这种自卑你从外表上是看不出来的,但在内心却是在涌动。”7 Q: t f, B/ }! {
" C: F: K8 q: m. U8 J 陈敏讲话的时候,不时地佐以手势,能明显感到他内心的这种被认可的渴求。 + O7 e& b8 l3 q3 @ ) l7 a7 Q# z! w |$ T% h5 d 有外界传言,陈敏还会继续“喜新厌旧”,做服装商会会长是为了能够为顺利进入政界打基础。“从政很难实现我的理想,”陈敏爽快地说,“政府是国家的机构,服从的是国家的意愿,从政实现的价值不是你个人的,而是你上级领导的。”: `* P% _' T+ N" X+ z
9 K& o9 x5 F: W/ J% m4 q ^8 K( X# c “为什么看重当官的,看重权力,因为主要是利益的问题。”陈感慨说,现在他已经不追求利了,放弃了董事长,就再不会为权而追逐。当会长是为了公益,如果反过来再追逐利,“那没意思!” / o3 [2 ?1 E1 S. r) s/ `2 E6 o3 S! ^1 e% o. n
即使现在做一些政协副主席,也是兼职的,主要是为了好办事,不是从政,“我们是干不了政治的!”陈强调说。 做商会如同做产品 4 o8 }1 e- U: p" t$ Z, s$ Q, Z# M" n" R& A# E* J9 R6 N& E
在与陈敏的交谈中,他出现频率最多的词语就是“个性”、“有趣”,他告诉《经济》杂志,他是一个很理想化的人,每走一步都会小心翼翼做好。 s: k2 @/ P3 o$ E # _! y/ k. y; x' O; R& x& \ 2000年陈敏参与竞选会长。当时参加竞选的有39岁的陈敏,以及老会长刘松福和老书记曹国龙,这种差额选举带来的竞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5 X6 f) {0 P7 s1 ?- d
# I# ~1 t/ J" I( }" Y
2000年5月25日下午,天平不断向这位最年轻的竞选者倾斜。而在此前,这场竞选已经在温州服装界内持续讨论了三个月,当时庄吉董事会为陈敏参加竞选曾激烈争论过。据陈敏说,他只有60%的投票,“这说明大家对我还是持有怀疑态度。” * U4 ]$ b! J; [. P/ ]# l/ ]! V/ C2 g% H# ~
当选会长两周后,陈敏就开始大举动:成立宣传广告、人才管理、对外联络等8个工作委员会,特别是由8个副会长分别负责,责权明晰。- V: i7 U% ^0 }- ?
$ }" e1 `) a4 | _
陈敏对商会的运作有自己的想法:做商会工作就如同做产品,大家都做同类产品就会竞争激烈,必须有个性的产品,这样竞争的优势就会很明显,商会也是一样。7 B# G J% i7 ? M) s& v d$ e
* j1 b; v3 m, u% G9 n
每年陈敏都会在商会的运作中提出一些新的点子。 1 \9 E8 w& @4 {
& n- M- [1 k M; A! n: [. Q# i 陈敏还有一个非常大胆的构想:争取不让会员再交会费,免费入会,资源共享。2 G& g4 L+ w2 O
2 k. M u# C# e
据陈敏介绍,目前温州市的服装企业的1000多家中,会员企业还不到50%。“我提供无偿的服务,不卡你,而且不是一个政府部门,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会员一定会越来越多。” 关于两年后退下来会做什么,陈敏说自己最近正在考虑。他说自己还是想做和商会差不多的事情,不过范围可能不再局限于温州,要做到全国,围绕行业性的活动,行业性的中介服务体系,将经验推广到全国。9 V1 C4 U% a' q9 g
* l+ `2 Q& Y4 K 他说自己以后想多做些公益性的活动, “最终我不是一个企业家,而是一个慈善家!” 9 d5 w* O0 t( W N2 n G' v. u$ H1 @0 H7 L; v$ n ^
解密温州商会:他们掌握数以千亿元计的巨大财富 + X1 T. g! c5 e$ F# l # f. y6 H# m5 ?* z0 B+ V来源:民营经济报 http://www.qz123.com 2004-9-14 , z' ]0 F; ~" @. t" o1 h * V5 }0 `: W! T+ h* ?$ [1 b* q3 C
) B. Z) |% O) r& z5 ]7 B+ z6 b
被称为“东方犹太人”的温州商人的血液中流淌着顽强的商业本能,其足迹更是遍布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形成可怕的“温州人经济”。世界各地的“温州人之家”———温州商会也随之诞生,国内的温州商会已达到80个之多。这些商会由几百万名远离乡土的温州商人组成,他们掌握着数以千亿元计的巨大财富。 * H" w8 Z4 {/ ^( o$ d% R # D9 N+ V9 i; _" R) D 据资料显示,早在1906年温州商务分会就已成立,宗旨是“保卫商业、开通商情”,经费“由商家自行乐输,就贸易之大小,助捐费之多寡”;商会会长由“勤奋得力为众商所信服推重者”担任。90多年之后,温州商会依然延续了清朝时的基本模式。 # k+ [# l' b0 q( a 0 a1 p# l4 j1 c9 s3 L 商会由普通会员、理事会员和副会长、会长组成。会长采取民主选举的制度:理事会员提出数名候选人,得到两个“婆婆”认可后,由理事会员公开选举。温州人极重在“圈子”里的地位,当选会长说明同行认可自己的地位;商会会长可以方便地联络当地官员,建立私人关系;同时,会长本人的企业在交易过程中更容易获得信任,也容易得到银行贷款。1990年代中期,温州本地的原始积累已完成,资本开始出现向外扩张的需求;而异地温州人的营商模式已开始从个体商贩向商圈经营转换,温州店逐渐扩张成温州村、温州街、温州商贸城,“工厂+专业市场”的温州模式开始向外克隆。更复杂的经营需要更高级的组织形式。商会成为现实需要———除了保护自身权益,众多已完成原始积累的异地温州人更迫切的需求是组织起来,集体性地获取信息和资源,以降低成本和风险,更大程度地实现“挣钱的快乐”。 % c, y$ b' H7 D
: ^4 o- P# q' V `1 i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各地温州商会无一例外地恪守“不谈政治”的原则。如此,“民间推动、政府承认(默认)、避免‘抗上’”的合作方式成为三方默契,自发生成的民间商会事实上已被官方公开接受。三方的利益趋同实现了罕见的多赢:商会成立并开始运作后,云南、四川、新疆、辽宁等地从2001年起获得的温州资金均以百亿元计,新增的就业岗位以数十万计;2002年在外温州人创造的GDP相当于温州市的GDP,年终汇回温州的存款达100多亿元。 # k" @' j8 I7 ^$ T& @% ~! M
( R8 [' e- G! ?' o
与其它异地商会不同,温州市政府成为商人们的坚定同盟者:他们毫不犹豫地协助游说异地政府,甚至提出“先发展,后质量”的思路,加快促成异地温州商会的建会。: e1 C. L+ `# ?& h
6 V# E' W. F2 @. f+ C 异地温州商会大事记 5 b# c3 p1 x$ O( A 1 A# q0 k S! q2 U) P) ~3 u! S; t 1995年8月28日,昆明温州总商会获准成立,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合法登记的异地民间商会。这个日子也成为每个在云南的温州人的节日。 # W+ z, m. y# U- D- O / l" }8 q3 F2 {! N5 Z" p 同年10月8日,西安成立浙南工贸协会(后变更为西安温州商会)。到1996年底,异地温州商会已达6个。 % c0 k! l% H1 i! \
9 J7 h+ Q# B! N, N9 B
1997年11月,由13位温州籍工商界人士联名发起的四川省温州商会,是全国首家省级民间商会。 3 Y( _( J; ]; S$ W2 u5 [: E2 T( [ 6 q" y; h$ u% y1 }& o* v% D: s 2002年,经多方努力,大连温州商会和广州温州商会、南昌温州商会先后成立。 0 X- S5 Q% Z8 G1 H. V+ e/ G8 Q 0 d4 s1 ]' i9 N- B2 @ 到2004年,已经成立的异地温州商会达74个,另有6个正在筹建之中。 # C G$ k, I$ T8 ?1 u